唐高宗调露年间,四川新都的一间破旧茅屋里,一个中年男子正蜷缩在草席上。他的双手布满溃烂的疮口,脓液顺着指缝滴在粗糙的麻纸上,可他依旧用尽力气握着一支秃笔,一笔一划地写着。屋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,和着他压抑的咳嗽声,而纸上的文字却气势磅礴 —— 这就是卢照邻,此时的他已被麻风病折磨得不成人形,可谁能想到,几年前他还写出了名动京城的《长安古意》。
1. 从神童到仕途新星,命运的伏笔早已埋下
卢照邻可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落魄。他出生在幽州范阳(今河北涿州)的一个官宦家庭,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。《旧唐书》里说他 “博学善属文”,十岁的时候就跟着当时的大儒曹宪、王义方学习,不到二十岁就写出了不少惊艳的诗文。
年轻的卢照邻满怀壮志,像当时很多文人一样,渴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。他先是担任邓王李元裕的府典签,李元裕对他特别赏识,经常跟别人说:“此吾之相如也。” 把他比作西汉大文豪司马相如。后来他又调任益州新都尉,在蜀地留下了不少政绩和诗篇。这段时间的卢照邻,人生可谓顺风顺水,他笔下的文字也充满了少年意气,比如 “关山凌旦开,石路无尘埃”,满是对未来的憧憬。
展开剩余74%可命运的转折往往猝不及防。在蜀地任职期间,卢照邻染上了风疾,也就是后来的麻风病。关于他染病的原因,史学界有两种说法:一种认为是蜀地湿热的气候所致长宏网配资,另一种则推测是他在处理公务时接触到了病患。不管怎样,这场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
2. 病痛中的坚守,《长安古意》横空出世
染病初期,卢照邻并没有放弃。他四处求医问药,甚至曾专程去长安拜谒当时的名医孙思邈。《新唐书》记载,孙思邈 “自云开皇辛酉岁生,至是九十三矣”,却依旧精神矍铄,他为卢照邻诊断后,叮嘱他静心调养。可麻风病在古代是不治之症,随着病情加重,卢照邻的手脚开始溃烂、变形,容貌也逐渐被毁。
仕途就此中断,身体备受摧残,卢照邻陷入了绝望。但在最痛苦的时候,他没有丢掉手中的笔。他搬到了长安附近的太白山,一边养病,一边创作。就是在这段时间里,他写出了那首千古名篇《长安古意》。
这首诗长达七十多句,从长安的繁华景象写起,“长安大道连狭斜,青牛白马七香车”,描绘了贵族子弟的奢靡生活,又通过 “自言歌舞长千载,自谓骄奢凌五公” 的讽刺,揭示了繁华背后的危机。诗的最后一句 “独有南山桂花发,飞来飞去袭人裾”,更是以清雅的意境反衬出世事的无常。当时的人们都没想到,这样一首气势恢宏的诗,竟然出自一个被病痛折磨得卧床不起的人之手。
据说《长安古意》写成后,在长安城中广为流传,甚至引起了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的不满。因为诗中 “梁家画阁中天起,汉帝金茎云外直” 两句,被武三思认为是影射他仗势欺人,卢照邻因此还受到了不少打压。可即便如此,他也没有后悔写这首诗,反而说:“笔落惊风雨,诗成泣鬼神长宏网配资,此吾之所求也。”
3. 从绝望到超脱,文字成为最后的精神寄托
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,卢照邻的手脚已经完全失去了知觉,每天都要忍受剧烈的疼痛。他曾在《五悲文》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处境:“形体枯槁,面目黧黑,四肢拘挛,百节酸痛。” 那种痛苦,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。
他也曾想过放弃,甚至一度打算自杀。但每当拿起笔,看到自己写下的那些文字,他又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勇气。他在病榻上写下了《释疾文》《幽忧子》等作品,把自己的痛苦、绝望和对生命的感悟都融入其中。这些作品没有《长安古意》的恢弘气势,却多了一份真挚的情感,读来令人动容。
后来,卢照邻搬到了阳翟(今河南禹州)的具茨山,在这里建造了一座茅草屋,自号 “幽忧子”。他常常坐在窗前,望着外面的山水,静静地思考人生。当地的百姓都知道这里住着一个患病的文人,有时会给他送些粮食和药品,而卢照邻则会把自己写的诗送给他们作为回报。
唐高宗永隆二年,卢照邻的病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。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,于是把自己的作品整理成册,交给了好友。然后,在一个平静的早晨,他拖着病体来到颍水之畔,纵身一跃,结束了自己痛苦却又充满意义的一生。
4. 跨越千年的共鸣,卢照邻的精神为何至今动人
如今再读卢照邻的诗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唐诗的魅力,更能体会到一种不屈的精神。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,麻风病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,更是精神上的打击 —— 患者往往会被家人抛弃、被社会歧视。可卢照邻在这样的困境中,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,没有丢掉手中的笔,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。
其实在现代社会,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“困境”:可能是工作上的挫折,可能是生活中的磨难,可能是身体上的病痛。每当这时,想想卢照邻 —— 那个手脚溃烂却依旧坚持写诗的文人,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弃呢?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:真正的强大,不是没有痛苦,而是在痛苦中依然能够坚守初心。
很多人都知道 “初唐四杰”,知道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、杨炯的《从军行》、骆宾王的《讨武曌檄》,却常常忽略了卢照邻。可实际上,卢照邻的作品在初唐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,他的《长安古意》更是打破了六朝以来绮靡的文风,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。
卢照邻的一生,是悲惨的一生,也是伟大的一生。他用文字对抗命运,用坚守诠释理想,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,照亮了自己,也温暖了后来人。
如果换做是你,在面对卢照邻那样的绝境时长宏网配资,会选择放弃还是坚守?你最喜欢 “初唐四杰” 中的哪一位,又对他们的哪部作品印象最深呢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要是觉得这篇文章让你对卢照邻有了新的认识,别忘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。
发布于:广东省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